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20年07月07日
動力鋰電池該如何求生存
2017年動力鋰電池降價20%以上已經成為定局,只是如何在保證利潤的前提下,如何實現這個降價目標成為動力鋰電池公司的當務之急。
隨著新能源發(fā)展列入國家十三五規(guī)劃,新能源電動汽車輛如雨后春筍般快速發(fā)展,國家亦推出多項措施助力該行業(yè)的快速成長。相關機構預測,2017年全年新能源汽車產量將超過80萬輛。從長遠發(fā)展看,未來十年內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都將繼續(xù)保持著迅猛的上升勢頭。
動力鋰電池降成本訴求日益迫切新能源汽車銷量的激增,帶來動了動力鋰電池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及對上游相關材料的旺盛需求,給上中下游整個產業(yè)鏈都帶來了發(fā)展機會,尤其拉動了動力鋰電池產業(yè)的高速發(fā)展。
當前,我國動力鋰電池公司在全球動力鋰電池領域已擁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市場份額迅速上升。而從2011至2015年的數據來看,我國市場份額新增了15個百分點,預計2016-2020年市場規(guī)模將達5000億元。
做為新能源車的核心高性能動力鋰電池技術,假如無法實現重大突破,會嚴重影響新能源車的規(guī)模推廣。從目前情況來看,動力鋰電池技術有著長壽命、低成本、大負載、惡劣環(huán)境工作能力、高能量密度以及支持快速充電的發(fā)展瓶頸及應用需求。
而其中的低成本則是決定動力鋰電池能否實現快速上升的關鍵所在,業(yè)內預估到2020年電池的價格要做到1元/Wh以下。與此同時,電池的低成本化也帶來了對電池材料技術進步的要求。然而不管怎么樣,動力鋰電池想要實現規(guī)模推廣,必須先要過成本關。
動力鋰電池須過成本關
現階段,新能源車對政策依賴過重的重要原因,就是因為新能源車普遍售價較高,即使享受國家和地方雙重補貼后,其終端售價也要高于傳統燃油車價格。
上游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實際上,新能源車成本的一半來自于動力鋰電池,可以說,降低動力鋰電池成本是破解新能源整車成本過高的良藥。所以如何控制好動力鋰電池的成本,使其能夠進入尋常百姓家,成為鋰離子電池產業(yè)的競爭關鍵。
因此,新能源汽車要想實現降價,先要把動力鋰電池價格降下來。隨著材料上游領域包括、鈷、鎳、銅、碳酸鋰等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加重了動力鋰電池的生產成本,這也就成為動力鋰電池公司降低成本之路上的一道坎。CATL相關負責人表示。
動力鋰電池原材料的抬價,令電池公司苦不堪言,除了電池和新能源汽車等下游市場的拉動之外,部分公司對原材料的投機和炒作是一個重要原因。只有讓原材料市場的供求關系決定其價格高低,而非惡意的炒作哄抬價格,才能有效地降低動力鋰電池的生產成本。
值得慶幸的是,動力鋰電池水平在逐步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的向前發(fā)展。從搭載的動力鋰電池情況來看,受政策影響,新能源汽車現有的電池路線基本已經確定,技術革新即將成為動力鋰電池公司競技的重要戰(zhàn)場。
與此同時,隨著電池技術提升并實現規(guī)?;a,鋰離子動力鋰電池系統的比能量在逐年提升,但成本卻在逐年下降。數據顯示,在過去的五年時間內比能量提升了一倍,而成本預計在2020年將實現成本降到1元/瓦時。聽起來遙不可及,但是大環(huán)境倒逼著動力鋰電池公司必須朝著這個價格目標不斷前進。
據了解,按照內燃機動力系統跟電池動力系統等價來算,電池大概在100美元(680元人民幣)/千瓦時,就可以跟傳統內燃機動力完全等價。也就是說,在這種條件下,新能源整車價格可以與傳統燃油車型的價格基本一致,不過這個目標短時間內還無法實現。
規(guī)?;藴驶虺蓸伺?/p>
此前就有業(yè)內人士稱,2017年動力鋰電池降價20%以上已經成為定局,只是如何在保證利潤的前提下,如何實現這個降價目標成為動力鋰電池公司的當務之急。
目前國家對動力鋰電池設置了產量門檻,有消息稱產量門檻可能由去年底提出的8GWh調整至4GWh,這一舉措在扭轉動力鋰電池整體產量過剩、公司平均出貨量不大的同時,還將有利于加快我國動力鋰電池實現規(guī)?;a,從而更早實現成本的下降。
在拓新天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趙雪林看來,受市場和政策等大環(huán)境影響,電池公司的利潤將會大幅度的壓縮,不過這也將推動動力鋰電池公司的轉型和升級,因而大家紛紛提出產品標準化、生產自動化、公司規(guī)?;⒐芾硇畔⒒韧緩?,來嚴控電池成本。
標準化生產成降本有效途徑
可以看到,動力鋰電池公司實現規(guī)?;蜆藴驶a,是目前動力鋰電池公司降本的一條有效的路徑,實現規(guī)?;?,研發(fā)成本、制造成本被分攤,成本就能降下來。趙雪林建言道,目前國內電池標準還未明確,走規(guī)?;牡缆坊蛟S會存在一定的風險。
同樣,pACK模組實現標準化之后,可以降低pACK設計成本和售后成本。同時提高電池梯次利用率,充分利用淘汰的動力鋰電池殘余價值。河南鋰想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陽認為,從電動汽車的正向設計來講,對電池的控制部分與整車的控制部分進行集成化設計,可以有效的降低pACK成本。對BMS系統及其電控器件進行整合,減少車對電池非儲能功能的需求,從而簡化電池結構和功能,同樣也可以降低pACK成本。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動力鋰電池行業(yè)的普遍成品達成率不足80%,因此提升成品率也是動力鋰電池公司實現降本的有效途徑。這樣一來,動力鋰電池公司就要調整自身產品乃至技術路線,甚至要實現產線的全面升級和改造。
一是在一定的原材料成本條件下,通過技術進步實現產量提升。關于電池公司,尤其是中小電池公司來說,從技術研發(fā)著手,提升產品合格率,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徑;二是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吳陽表示,這才是實現動力鋰電池公司降本突圍的重要路徑。
同時,他還進一步指出,提高人員素質、設備精度、自動化程度,原材料的純度和一致性是提升良率的根本方法。以18650動力電芯為例,目前國內從投料到成品良率普遍在80%多一點,考慮到配組率的話可能還要低3%~5%;目前國外電芯良率普遍在95%以上,這之間的差距顯而易見。
電芯的良率有待提升
眾所周知,動力鋰電池產線變換加速,除了技術進步和市場需求的推動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政策對電池產品性能的要求不斷變換,有些公司的產線剛建好,政策風向一變,動力鋰電池公司就必須要更改自己的產線。
目前動力鋰電池公司的發(fā)展受制于政策,政策的調整給行業(yè)帶來的影響力極大。政策的制定關乎著動力鋰電池公司的發(fā)展方向,政策的連貫性和平民化,有助于動力鋰電池公司發(fā)展平穩(wěn)和成本的降低。業(yè)內專家認為,依賴于政策發(fā)展的新能源汽車產業(yè),亟需一個符合行業(yè)發(fā)展的標準來引導。
此前,比亞迪宣布將動力鋰電池從汽車電子業(yè)務部門拆分獨立運營,而上汽集團與寧德時代也以超百億元規(guī)模的大手筆投入新能源汽車電池領域,成立了時代上汽動力鋰電池有限公司和上汽時代動力鋰電池系統有限公司。
有業(yè)內人士表示,動力鋰電池公司通過合資方式聯合車企不僅可以延伸產業(yè)鏈,同時在產品契合度上也會大幅提升。而伴隨著能量密度、使用壽命、安全性、可靠性等顯著提升,相信未來幾年內令人頭疼的成本問題,也能得到相應的控制。